http://www.677639.com/ 2020-05-27 閱讀數:509
近年來,華潤啤酒不僅市占,盈利能力也不斷創出新高。3 月20 日,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00291.HK)通過線上發布會的方式發布了其2019 年的業績報告。這是自2018 年11 月5 日,華潤啤酒和喜力集團正式簽署并購協議聯姻之后,首次發布年度業績。
報告顯示,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華潤啤酒綜合營業額為人民幣331.9 億元,按年增長4.2%,股東應占綜合溢利大幅增長34.3%至人民幣13.12 億元,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按年增長47.6%至人民幣21.63 億元。2019 年毛利(進銷差價)為人民幣122.26 億元,同比增長9.2%。
的啤酒企業,做大之后如何做強是行業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面對外資啤酒不斷涌入,本土市場的品牌競爭日益激烈,作為一個央企控股企業,在啤酒這個完全競爭性的行業,華潤啤酒是如何做到既確保決策正確,又兼顧決策效率?在完成收購喜力這個啤酒史上蔚為壯觀之舉后,華潤啤酒其實也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全新挑戰,既要打好雪花這張牌,又要打好喜力這張牌,這對于缺乏市場經驗的華潤啤酒來講不啻是一場的考驗,華潤啤酒將如何玩轉左右手的這兩手牌?
帶著對華潤啤酒未來發展的諸多關注,本報記者通過視頻連線單獨專訪了華潤啤酒CEO 侯孝海先生。
疫情之下4-5月表現好于去年市場已啟動
2020 年,一場大疫讓經濟的車輪陷入停滯,啤酒行業也不例外。疫情之下,能做的是什么?
從3 月份開始,深入四川、重慶、云南、山東、廣東、安徽、河北七個省,每個省2-3 天,走街串巷了解終端受疫情影響情況,為合作伙伴解決后顧之憂,每到一個地方必和員工舉行座談、傾聽聲音,幫助每個地方分析制定市場策略,推動基層銷售穩步回暖——這是華潤啤酒CEO 侯孝海在電話中向記者描述的疫情之下他所能做的事情。
侯孝海告訴記者,華潤啤酒是疫情下行業中非常早開始走向市場、恢復經營、生產和業務的公司,除了2、3月份有一定的損失之外,4、5 月份已經開始實現穩步增長,而且整體經營狀況好于去年同期。
「雖然我們的規模比較大,但從現在來看,前3個月我們的損失在行業里面是很低的。我們還是非常看好整個行業在今年5、6、7、8這4 個月時間啤酒旺季的市場表現。
將抓住后面5、6 個月的時間,迅速地追回損失, 我們爭取把全年的損失降到超低點,盡大可能把一季度的損失給奪回來,使得全年保持平穩的發展。」
侯孝海認為,在黨的帶領下,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打贏了這場戰「疫」。雖然長期性的防控任務還很重,但總體來講對這場疫情的抗擊還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我們堅信疫情會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生活會迅速恢復。所以我們在疫情階段,就決定重新啟動市場,全年的營銷計劃和經營計劃策略不變,投入方向不變,業務鋪開,迅速恢復正常的經營和銷售。我們按計劃上市了一些新產品,對我們主力的品牌活動繼續贊助,發動的業務組織,及時幫助商業終端積極防控和復產復工。」
寄語兩會:希望國家能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給予支持
侯孝海表示,關于對兩會的期待,就是希望國家能夠盡可能出臺一些財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對目前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給予一定力度的支持,幫助他們盡快復產,減少中小企業的關閉損失,使得社會經濟生活更快恢復。
「目前,一些市場終端正陷于困境,所以我們在貨款回收方面就盡力進行延期,并會給予一些防控防疫物資支持,也是展現困難時期時我們對待客戶的一種態度。」侯孝海告訴記者,他近期的工作重點是下沉基層進行調研,看形勢看客戶,了解目前各地受疫情影響的狀況,和大家一塊想辦法渡過這個艱難期。
「從來說,我們作為啤酒行業的領軍企業,作為央企重要的一員,當務之急是勇做排頭兵,勇做行業的逆行者,除了做好疫情防控之外,經營工作也要做好、經營好,這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承擔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任務,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揭開華潤啤酒持續的奧秘
嘉賓語錄:有了市場化的機制、市場化的人就會發生兩件事情……
本報記者:華潤啤酒的基礎條件應該講和國內其他大型啤酒企業基本一致,但在連續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卻能保持了高速增長、持續的局面,雪花是如何做到的?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可以分享。
華潤啤酒CEO 侯孝海:華潤啤酒作為華潤集團這樣一個央企的下屬企業,華潤集團作為中資在港公司,市場化本身就比較。當年華潤的領導們在決定進入非資源性的競爭性行業之后,保持和發揚了這種市場化的機制,所以股東是市場化的非常大的支撐,一個在香港的央企和SAB 這樣一個外企,給了市場化、化的基因。
有了市場化的機制、市場化的人,必然導致不斷的創新和超越。我們一直希望做得和別人不一樣、做得比別人好,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對手的雄心是始終流淌在基因里的。
啤酒是完全競爭性的行業,所以這對我們身處完全競爭性行業的央企國企是一個的考驗。尤其當這個完全競爭市場里的玩家來自全世界,有很多外資企業的時候,這個競爭已經不是當初雪花和青島、燕京之間的競爭,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是百威、嘉士伯、喜力這樣的外資品牌的時候,他們是不看你是央企、國企還是民企的。
所以,如果說的發展有什么奧秘的話,我想那就是雪花市場化的機制、市場化的隊伍給企業帶來了源源不斷地創新、超越的動力,
也是我們作為身處競爭性行業的央企,保持市場的真正奧秘。
什么才是適合華潤啤酒的化
嘉賓語錄:Chinese Brand 和made in china 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就自己提出來一個自己的化——要以化來解決的問題,才能夠更加化。
本報記者:啤酒市場的品牌陣營正發生巨變,雪花品牌無疑在這一階段的競爭中取得了明顯優勢,可否請您勾勒一下收購喜力之后,未來雪花的化發展構想?
華潤啤酒CEO 侯孝海:華潤集團作為一家央企,一直希望啤酒能夠代表啤酒品牌走出去,到國外市場去做一些動作,以提促華潤的化步伐。
之前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并沒有走通。
首先、成本很高,國外啤酒的資產估值都很高。
第二、我們的啤酒文化對的啤酒文化、歐美的啤酒文化來講,是一個「弱啤酒文化」,要想用一個「弱啤酒文化」去影響國外的「強啤酒文化」,難度非常大。
第三、管理團隊的性不足。我們的管理團隊過去都是深耕于市場的,對市場不了解、的消費不了解、的行業不了解,我們背后的管理文化、管理的體系和國外的差別是非常大的,這種人和文化的不同,會給化的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所以,這條路我們后來就沒有走。
那怎么辦呢?我們就提出了一個自己的化構想——就是要以化來解決的問題。我們就制定了「三步走」戰略。
第1步,就是我們要擁有品牌,而且這個品牌一定要化的,化的操作、化的路徑,使得華潤啤酒變成一個范兒更足、操作經驗更多、對抗能力更強的一個公司,這樣才能走到第2步——-雪花的化。
于是才有了華潤啤酒和喜力的聯姻。
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通過喜力這個路徑,雪花可以向全世界各個地方進行銷售,通過喜力的渠道向進行銷售,這就完全不一樣了,Chinese Brand和Made in China是完全不一樣的。
華潤啤酒化的底層邏輯
嘉賓語錄:崛起了,化了,的品牌怎么會不化?
品牌的化來自于的化!
本報記者:為什么認為可以走反向收購這樣一條化路線,它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華潤啤酒CEO 侯孝海:我們想象一下,當不斷崛起,影響力不斷增加,外國人怎么可能不需要一個啤酒品牌呢?就像我們需要美國品牌、英國品牌一樣,他們也一定會需要品牌的。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