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677639.com/baijiuzs/ 2021-08-14 閱讀數:3415
酒和酒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釀酒與飲酒的歷史演變和發展構成了獨特的酒文化積淀。對于酒,世人歷來褒貶不一。有人罵酒是禍國,有人贊美酒能通神;有人認為喝酒傷身,有人認為適量飲酒有益身心。但無論如何看待酒,與人類相生相伴至今,其中不無道理。而且眾多歷史事件及千古名篇,或與酒有緣,或因酒而生。
近期,圍繞某西方研究機構的片面觀點,一些博眼球的炒作之聲有些甚囂塵上。就針對酒對人體身心影響的研究結果而論,褒貶均有,各占其半。但一些公眾號缺少客觀性視野,總是喜歡選擇性地摘抄,以達吸引眼球、博得關注的目的。不管如何,目前,國內官方結論是《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中的“推薦成人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超過即為過量飲酒,而“過量飲酒有害健康”的健康理念也在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在酒業協會的大力推動下,酒類行業一直致力于宣傳和推廣“理性飲酒”、“文明飲酒”和“適量飲酒”的消費理念,著力塑造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生態,積極服務消費者對于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
酒能助興也可解憂,有人說,酒是男人的卸妝水,某些時候扮演了脫下理性面具回歸感性生物的道具,“微醺”就成了人們體面的“放肆”。有時,人們希望能停下腳步,靜心享受片刻的輕松與愜意,讓人暫時忘卻人間煙火,回歸自己的本真狀態。于是,酒杯碰撞之間,喝出了生活的千姿百態,也品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微醺”也好,“放肆”也好,互聯網時代中,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文化人,人人都是表演者。生而為人,還是需要有所敬畏。
對酒,我們理當充滿敬畏。
酒,并非人類發明,而是在自然探索中的發現。一億年前,富含糖分的原始谷物和水果出現,遇到酵母菌,糖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乙醇。于是,便有了酒。再后來,人類在探索中逐步領悟釀酒真諦,將其發揚光大。從此,酒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縱觀浩瀚歷史長河,一部酒文化史,亦是一部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史。而世界的文明史,又何嘗不是如此?!自遠古到今天,酒伴隨著人類走過漫長的征程。從起初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到與疾病瘟疫的抗爭、再到文化、文明、精神的崛起、直至當今物質、文化、科技生活的極大豐富,人類從沒有離開過酒的陪伴,且對酒的依戀愈加強烈!所以——對酒,我們理當心存敬畏!
對生態,我們理當充滿敬畏。
每一種名酒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微生態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我們講“天釀美酒”,酒不僅是釀酒大師在釀造,也是看不見的釀酒微生物和特有的自然環境在釀造。文化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糧食的魂魄,其中凝聚著多少國人的態度。無論面對祖先,還是面對生殺和未來,國人都會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告天地。如果說西方的酒神文化是以果酒輕盈的香氣和飽滿的熱情祭拜天神,那么糧食酒就是以這樣一種深沉、透徹的魂魄去回饋大地。因此,對自然充滿敬畏,建立生態思維,或許是今后幾年酒業發展的主線。
對消費者,我們理當充滿敬畏。
美酒之釀的“初心”,是以德而釀、以敬而釀、以孝而釀,這也是酒釀造文化的核心點。酒美不美,釀得好不好,一定要敬畏消費者和對得起消費者。消費者從美酒中品位到的愉悅和陶醉,才是釀酒人的初心和追求。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講過,要用真心去對待消費者,去敬畏消費者,你不能去忽悠消費者,更不能去糊弄消費者。你忽悠消費者有多狠,消費者離你多遠。美酒真正得到消費者的掌聲,一定要走進消費者的心智,能夠真正去感動消費者,這是我們作為釀酒人應該有的追求。
因此,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我們更要心存敬畏。
對于酒,善飲者,心存敬畏,以德立身,終不為所累。
對于人,君子心,常存敬畏,言行止矩,亦不出大格。
人總是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有追求生理健康的需要,也有維持心理平衡的必要。所謂的身心健康其實就一種平衡態。可能有的人極為注重生理影響層面,棄酒如敝履;也有人看重精神境界改變和提升,以酒為珍愛。這些都是任何事物具有兩面性的客觀存在,任何片面的理解和認知都不足以左右事物的存在。事物本身不會選擇,選擇的終歸是人,但是,人在選擇的時候,須有敬畏心。如果缺少了敬畏心,而變得無畏,其實就是無知,“無知者無畏”就是這么來的罷。(文章來源:中 國酒業協會)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