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677639.com/putaojiuzs/ 2022-06-15 閱讀數:286
日前,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了1-4月國產葡萄酒產量數據以及葡萄酒進口相關數據。從數據看,產量、進口量、進口額三項指標仍呈現下滑態勢。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恢復增長期何時才能到來?
連年下滑,市場處于收縮階段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22年1-4月,國內葡萄酒產量為6.5萬千升,同比下降32.3%;進口葡萄酒量為11.03萬千升,同比下降21.9%;進口葡萄酒金額為452.6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9.6%。
從數據來看,今年1-4月,中國葡萄酒市場未完全恢復,三項指標均呈現下行態勢。其實,近年來,葡萄酒市場一直處于深度調整期,2019年底突然而至的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情況。
從產量而言,截至去年,中國葡萄酒產量已經出現了“九連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葡萄酒達到歷史高點,為138.2萬千升,但直到2017年,仍維持在100萬千升的水平,2018年,則大幅下降至62.9萬千升。
至2021年,在疫情催化下,中國葡萄酒產量僅為26.8萬千升,下降幅度為29.1%,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這一數據甚至不如高峰時的零頭。
而從今年1-4月的產量來看,能否追平去年全年產量,仍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從近十年的進口數據來看,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先是上揚,隨后亦出現了下跌。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3至2017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呈現持續上揚態勢,但自2017年開始進入收縮階段。數據顯示,2017年高峰時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為74.6萬千升,2021年,這一數字下降至42.4萬千升,同比2020年下降1.4%,進口額則為16.90億美元,同比下降7.39%。
可以說,自2017年之后,中國葡萄酒市場進入調整期,無論是國內葡萄酒產量還是國外葡萄酒進口量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從今年的情況看,受疫情疊加影響,這一調整期或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葡萄酒市場為何連年收縮?
在業內看來,造成中國葡萄酒市場萎縮的原因很多,例如中國現代葡萄酒產業起步較晚、企業體量相對偏小、國內消費者認可度不高等多重因素、中國葡萄酒企業稅負較高等多重因素。
深圳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惠也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在他看來,首先是大環境的原因,一方面,經濟下行,導致市場消費疲軟,同時,疊加疫情影響,阻礙了中外交往、切斷了葡萄酒的消費場景;另一方面,國際局勢動蕩、國家關系緊張,例如我國對澳洲酒的“雙反”政策,導致澳洲酒進口量斷崖式下跌。
其次是蛋糕萎縮,競爭加劇。近兩年,醬酒火熱,很多經銷商選擇轉型去做醬酒,分流了大量的資金和渠道資源。同時,烈酒品類也迎來了爆發,吸引了眾多經銷商布局。從2021年全年的進口數據來看,中國市場共進口烈性酒1.35億升,同比增長30.94%,烈酒進口額達25.03億美元,同比增長66.91%,在所有成品進口酒中,烈性酒在量額上均居于增幅首位,領跑整個進口酒市場。
第三是市場目前仍處于過渡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傳統銷售方式效果不好,傳統酒商都在嘗試直播帶貨等新方式,當下仍處于適應階段,待這種新的模式成熟后,銷量有望迎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中國葡萄酒市場何時才能恢復?
中國葡萄酒市場何時能夠恢復?在王德惠看來,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是動態的,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未來三年,估計不會太過樂觀。
他表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復蘇需要以下三個條件,分別是經濟向好發展、疫情不要大面積爆發以及國際交往恢復正常。在此基礎上,中國葡萄酒市場有望迎來正常。
在這個階段,葡萄酒商要著重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深挖核心渠道和市場,并將其做深做透;二是加大線上投入力度;三是做好體驗營銷,在王德惠看來。體驗營銷的根本是直達、便捷;四是關注非商飲市場,隨著葡萄酒消費的普及,日常飲用的占比會越來越大。
另外,針對中國葡萄酒近年來的低迷表現,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均建議加大中國葡萄酒產業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
而近年來,市場對國產葡萄酒的信心在增加。包括新疆、寧夏、山東、河北等主要葡萄酒產區,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大力推動葡萄酒行業發展,國產葡萄酒熱度持續上漲,這無疑是對葡萄酒產業的有力提振。(文章來源:葡萄酒研究)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