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677639.com/ 2024-05-04 閱讀數:510
有眼尖的酒友可能會發現,茅臺酒的商標、包裝以及企業logo上,“茅臺”的英文拼寫是“MOUTAI”這既不是漢語拼音,也不是規范的英文書寫方法,這是為什么?
看著茅臺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世界,飄香世界。酒友們所熟知的“茅臺”,按道理來說其拼音應該是“MAOTAI”才符合我們使用習慣。但是我們細心觀察可以發現,茅臺酒無論是外盒還是瓶身上的商標在拼音使用上都是使用的“MOUTAI”!這又是為何呢?是一直以來的錯誤還是另有原因?
前段時間,WSET的課程改革要加入大量中國白酒的內容,需要把中國特有的詞匯、理論、語境、文化很好地翻譯過去,尤其是在白酒釀造和品評方面。據專業人士透露,釀酒時的“曲”將直接翻譯為“Qu”,而茅臺也將直接翻譯為了“MOUTAI”。從這我們可以了解到,“茅臺”的國際通用拼音寫法是“MOUTAI”,那又是為何形成這樣的國際通用習慣的呢?
說到“MOUTAI”這個拼音習慣的來源,我們就不得不從一個叫威妥瑪的英國人說起。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又名托馬斯·韋德,是一位對中國影響至深的英國人。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曾經在中國做過43年的外交官,甚至一度擔任英國駐華公使;更是因為他創立了“威氏拼音法”,用羅馬字母為漢字注音。
這一切是由于舊中國一切處于落后的地位,當時的中國只有漢字的使用。沒有什么拼音,這大大的影響了世界其他各國和中國的溝通。在這種情況下威妥瑪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催生出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度曾經是中國和國際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遺澤至今,影響深遠。而茅臺傳承千年的民族產品,早在威妥瑪拼音法問世之時就已經遠銷海外。
茅臺酒自1915年巴拿馬一舉成名以來,一直被威氏拼音法拼讀為“MOUTAI”,并且隨著茅臺酒行銷世界各地,這個名詞在各國的酒客中逐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1958年,我國大陸開始推廣漢語拼音方案,威氏拼音法才被逐漸廢止。而臺灣省則一直使用威氏拼音到20世紀初,才改成了通用拼音,2008年以后,又改用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
雖然中國改用了國家規定的漢語拼音方案,但是我們將它換成“MAOTAI”,那些老朋友們不一定認賬,說不定還會當作新品牌或者假酒,反而得不償失。所以茅臺為保持國際品牌形象,就一直延續使用了“MOUTAI”這個威氏拼音法的拼寫方式。(文章來源:酩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