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智慧與精神。3月11日,由騰訊新聞傾力打造、非遺傳承官“漢醬·匠心傳承”獨 家獻映的《非遺探中華》第 一季即將播出。這部紀錄片帶領觀眾深入徽墨、篆刻、漢繡、汝瓷四大國家 級非遺項目,看傳承者對非遺的守正創新。正如漢醬在傳承中突破,打造53度綿柔醬香新境,既葆傳統醬香之魂,更添入口柔順之風。杯酒間可見匠人躬身勞作的身影,可觸茅臺世代堅守的溫度。杯中乾坤,皆是光陰的故事;唇齒留香,盡顯釀造的智慧。
首集聚焦徽墨
講述代際碰撞下的破局
紀錄片第 一集的主人翁,是汪愛軍這位即將年過六旬的徽墨國家 級非遺傳承人。徽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其制作工藝復雜且精細,從選材到煉制,從制墨到描金,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汪愛軍本滿心期待著將徽墨事業與傳承人身份毫無保留地托付給兒子,但代際之間對于“非遺傳承人”身份的觀念差異,讓徽墨傳承之路充滿了未知。
同時,紀錄片尋找到西泠印社第六代唯 一傳承人王勛,講述了他與大徒弟費春祥如何先后對“‘匠人’成為‘傳承人’”的命題進行破解重構,突破個人風格的桎梏,完成傳承蛻變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故事,是對金石篆刻技藝傳承與創新的生動詮釋。千年技藝不褪色,現代匠心更求精。漢醬在傳承中突破,從古窖池到智能化品控,從師徒心傳到大國工匠精神,漢醬用一杯酒的語言,詮釋東方釀造的“變與不變”。變的是與時俱進的表達,不變的是對經典的傳承。
創新回應時代
看見非遺技藝背后的人
《非遺探中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和代際關系,“以小見大”地折射出非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希望。關注技藝,更關注技藝下的人。
在第三集“漢繡”中,任煒為漢繡尋找新的生機,以時尚藝術走出“傳男不傳女”的桎梏,展現出一位女性傳承人的堅韌與擔當。第四集則講述了宋代末期失傳的汝瓷,歷經千年后,被李廷懷等工藝匠人傾盡全力復燒的故事。
一直以來,漢醬以傳承為核心。在過去,漢醬(匠心傳承)攜手“汝瓷知己 汝州等你”的城市品牌,從歷史縱深推進醬酒、汝瓷雙向奔赴,聯誼對話,將有力推動醬酒、汝瓷的制作技藝融合與創新、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體驗和感受到“美酒”與“美器”在新時代煥發的魅力,獻禮美好生活的時代篇章。未來,漢醬也將持續以傳承作為核心課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富有內涵和價值的文化傳承行動,以傳世之藝釀時代之味。
匠心傳承工藝
傳達東方文化底蘊
以時光淬煉醬香靈魂,漢醬匠心承襲千年釀酒智慧,將酒精度精調至53度黃金比例。酒液如瓊漿玉露,在傳承與創新間達成絕妙平衡,成就當代醬香美學的典范之作。品味漢醬酒的香醇濃郁,也是在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漢醬瓶身為神獸鳳鳥形象,寓意吉祥,傳達了深刻而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這也正與本片的”非遺傳承官“——漢醬所倡導的“匠心傳承”理念不謀而合。漢醬先后發起過系列主題活動深入探訪景德鎮、汝州、潮州等中國瓷器文明發祥地,同時也致力于通過《非遺探中華紀錄片》等文化載體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民族精神。
3月11日,鎖定騰訊新聞,跟隨“漢醬·匠心傳承”獨 家獻映的《非遺探中華》,一起走進非遺世界,聆聽傳承故事,邂逅匠心之美。(茅臺醬香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