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677639.com/ 2021-05-20 閱讀數:444
屢屢被質疑發展陷入困境的國產葡萄酒行業,在2021年一季度似乎迎來了轉機。
主業為葡萄酒的上市公司近日陸續發布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多家企業已一改以往“跌跌不休”的窘境,扭轉了自己持續虧損的局面。但有限的盈利數額、仍在下跌的經銷商數量以及多家國產葡萄酒企業“剪不斷理還亂”的經營糾紛,讓業界依然存疑:我們的國產葡萄酒,真的會在2021年迎來春天嗎?
業績轉暖
作為國產葡萄酒行業“一哥”的張裕,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34億元,同比增長40.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22.28%,業績回升,記者注意到,即使是在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一季度,張裕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分別下滑了7.57%與4.81%。
一季度業績出現回暖的不只張裕一家,ST威龍2021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32.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扭虧,盈利39.55萬元;ST通葡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1萬元,同比增長194.85%;ST中葡一季度營業收入5117.85萬元,同比增長434.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扭虧,實現1359.19萬元。
除了上述企業外,已公布一季報的企業中,怡園酒業、莫高股份等也都實現了業績正向增長。
這讓不少一度對國產葡萄酒甚是悲觀的人,重新對國產葡萄酒的發展燃起了信心,也讓剛經歷了2020年報業績“下滑”的國產葡萄酒企業們松了一口氣。
2020年,張裕實現營業收入33.95億元,同比下降33.0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1億元,同比下降58.75%;ST威龍實現營業收入3.92億元,同比下滑41.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2億元,2019年虧損2586.51萬元;ST通葡實現營業收入6.08億元,同比下降37.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792.19萬元,同比下滑116.9%;而下滑幅度至高的ST中葡,營業收入為9461.5萬元,同比下降6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640.3萬元,同比下降478.05%。
在解釋2020年業績下滑時,疫情帶來的消費場景缺失、產品動銷不暢成為各家企業提及較多的原因;疫情得到控制,市場得以恢復,也成為一季度各家企業業績出現暴增的原因之一。已有企業開始調漲其2021年的營收目標,以張裕為例,其擬定的2021年營業收入目標為“不低于38億元”。
困難仍存
在張裕2020年報中,針對業績大幅下滑所闡述的原因中,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除了疫情影響以外,還有一條是我國葡萄酒市場整體疲軟。那么企業調高2021年的業績預期,是否因為我國葡萄酒市場疲軟的狀態正在改變?
張裕在分析2021年發展趨勢時仍頗為謹慎。張裕方面表示,“2021年葡萄酒市場總體需求較為疲軟,葡萄酒行業的經營形勢仍較為嚴峻。主要是目前我國葡萄酒消費人群小而散,家庭消費尚處于起步階段,葡萄酒市場碎片化嚴重,可持續購買的忠誠消費者十分有限;另外隨著我國電商及互聯網一代興起,人們消費葡萄酒的場景和習慣不斷變化,移動終端媒介已成為葡萄酒經營者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渠道,鎖定葡萄酒目標消費者更加困難”。
新京報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了解到,2021年3月份,全國葡萄酒產量達到2.8萬千升,同比增長33.3%;1月-3月,全國葡萄酒累計產量達到8.4萬千升,同比增長了44.8%。在此之前,全國葡萄酒產量已連續多年下跌:2020年葡萄酒累計產量為41.3萬千升,同比下滑6.1%;2019年累計產量為45.1萬千升,同比下滑10.2%;2018年累計產量為62.9萬千升,同比下滑7.4%。
渤海證券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指出,盡管我國葡萄酒累計產量同比上漲超過四成,但相較于2019年同期仍有明顯下滑。
渤海證券所指的下滑不在速度,而在實際產量對比。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2019年1月-3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0.5萬千升,遠高于2021年1月-3月8.4萬千升的產量。這也透露出目前國產葡萄酒的所謂“回暖”,還言之尚早。
事實上以往為業界所擔憂的渠道萎縮問題,在各家上市葡萄酒企業中也依舊存在。以ST威龍為例,其一季度報告期末共有經銷商379家,較2020年年末減少11家;2020年較 2019 年年末則減少33家。ST中葡一季度新增經銷商6家,退出經銷商38家,報告期末共有經銷商187家,較2020年年未減少32家。
除了市場“碎片化”、渠道搭建困難等問題,有葡萄酒行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未建立起屬于國產葡萄酒自己的文化體系,讓國產葡萄酒在發展過程中難以應對“來勢洶洶”的進口葡萄酒。相對于進口葡萄酒完備的產區、品牌及歷史沉淀,國產葡萄酒難以在上述領域講好“故事”,以至于在消費者培育、品牌宣傳過程中仿佛“無根的浮萍”,缺乏真正的依托,甚至不少國產葡萄酒產品干脆直接套用進口葡萄酒的產區故事吸引消費者,無形中卻加深了進口葡萄酒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強勢地位。
機遇凸顯
對于上述問題,也有業內人士有不一樣的解讀,葡萄酒在我國相較于白酒仍是小酒種,目前正處于品牌調整期、也處于市場培育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然會出現數據波動。用統計數據來認定葡萄酒市場萎縮也有失偏頗。但從公開數據來看,目前上市的葡萄酒企業年營業收入多不到10億元,絕大部分中小型葡萄酒企業未能統計在內。
渠道上的問題固然存在,但隨著小規模的精品酒莊在國內主要產區持續發展,國產精品葡萄酒銷售的渠道往往跳出傳統的商超及零售店,專注精品酒吧、五星級酒店酒廊等高端渠道。新京報記者此前在北京三里屯、國貿等多個核心商圈的五星級酒店參加葡萄酒品鑒會時,確也發現多款來自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的精品葡萄酒被列入酒單中。
精品葡萄酒成為國產葡萄酒重塑品牌形象的重要舉措。在葡萄酒莊遍布的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張裕、長城等國產葡萄酒龍頭也均在此布局,該產區也正逐漸形成國產葡萄酒打造產區品牌與產區文化的重要承載地。
事實上,當地政府也著力支持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新京報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 政府網站了解到,2021年3月份,該區發布的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中,將葡萄酒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的產業中,更提出“對葡萄酒酒莊(企業)使用合格優質苗木高標準新建規模在300畝以上、成活率達85%以上的釀酒葡萄基地,自治區一次性以獎代補1500元/畝”等政策。據了解寧夏當地目前葡萄種植面積累計49萬畝、葡萄酒產量達1.3億瓶。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也讓業界認為國產葡萄酒將迎來發展新契機。不僅如此,隨著消費者消費選擇趨向多元化、理性化,不再盲目追求葡萄酒產品進口與否,進口葡萄酒的強勢地位逐步減弱,也向國產葡萄酒釋放出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中華 人民 共和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1年3月份共進口葡萄酒2912萬升,同比下滑37.4%,金額78051萬元,同比下滑16.6%;1-3月累計進口10798萬升,同比下滑13.8%,金額283059萬元,同比下滑15.6%。
葡萄酒進口量下滑,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國產葡萄酒的生存壓力,但對于國產葡萄酒而言,能否抓住機會增強消費者品牌認知,拾起消費者的信心,或許才是這輪業績回暖之后,從業者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文章來源:新京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