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677639.com/baijiuzs/ 2024-09-23 閱讀數:297
當你點開某個賣票的APP后,你會驚奇的發現各種演唱會五花八門的映入你的眼簾,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里面你都能發現有白酒的身影。
從2024年至今,包括洋河、五糧液、瀘州老窖、仰韶酒業、今世緣、郎酒、金沙酒業在內的多家酒企,通過投資、贊助、冠名、異業等手段分別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參與演唱會和音樂節。
當白酒營銷遇到了名人演唱會,究竟能夠擦出多大的火花?
粉絲經濟火爆,白酒順勢向“年輕化”轉型
如今,因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越來大,年輕人們更加側重“情緒消費”,演唱會就是年輕人的“情緒宣泄點”,你根本無法想象年輕人們會為了去看一場演唱會付出多大的代價,高昂的路費和隨時浮動的住宿價格,讓本該重要的演唱會門票價錢都變得不值一提。
由此可見白酒之所以瞄準演唱會市場并不是簡單的盲目跟風。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
但白酒的“演唱會營銷”策略優勢遠不止此,近年來,白酒市場的萎靡不振是有目共睹的,這里面既有經濟整體下行的影響,但其實更令白酒企業頭 痛的是,如今年輕人似乎對白酒越來越“不感冒”,經濟遲早會有復蘇的一天,這是周期性的難題,誰也無法逆轉,但是如果任由年輕人忽視“白酒”的存在,那這對整個白酒行業都將是末日。
幸好,演唱會這顆救命稻草適時地出現了,根據《2022年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數據可知,目前演出市場消費主力軍是由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群組成的,該年齡階層在購票觀眾群體中連續三年占比超過76%,這對于白酒行業幾乎算是“開卷考試”了。
演出市場的消費主力軍和白酒企業急需觸達的年輕群體高度重合,這也正是各大白酒企業近乎比賽式的涉足演唱會,不僅僅是名酒,還有不少中小型酒企渴望通過名人演唱會逆風翻盤,而且演唱會選址也不只局限于大城市了,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級市都可以看到舉辦演唱會。白酒企業們都希望乘著“演唱會”的東風,揚帆起航。
“名酒與名人”效應雙重加持,成果顯著
演唱會所帶來的效果遠不止在線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演唱會的品牌傳播屬性被無限放大,通過線上直播和粉絲自媒體等傳播手段,對于白酒品牌賦能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一場演唱會給白酒品牌帶來的曝光度可能是其一年的工作量。
但演唱會能夠給酒企解決的遠不止知名度的問題,更重要的也是酒企更關心的就是動銷難題。
根據《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超過60%的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商出現了庫存積壓的難題,而40%的商家則面臨著了銷售價格“跌跌不休”的困境,即便酒企嘗試介入控制酒價,但是收效甚微。
由此可見,之前傳統的、單一的促銷手段,顯然并不足以應對目前市場萎靡、消費意愿低下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演唱會”簡直就是酒企應對動銷難的靈丹妙藥。
目前酒企參與演唱會的方式主要有冠名、自主開辦等,而在這之中,酒企自主開辦的演唱會促動銷的效果更為顯著,目前酒企主要采用的策略有“買酒送票”“開瓶送票”“客情送票”等方式,比如根據仰韶彩陶坊官方顯示,通過今年張學友演唱會熱度加成,截止6月20日,消費者開瓶次數達217.2萬次。還有今世緣、洋河、瀘州老、郎酒等知名酒企,均通過演唱會極大地提振了品牌影響力和開瓶率。
無腦入局“演唱會”真的可行嗎?
雖然通過演唱會營銷大獲成功的酒企不在少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酒企因為盲目跟風而導致經營狀況雪上加霜,有些為演唱會投資的酒商更是直言:酒企開辦的演唱會前期投入很大,而且短期內難以回本,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
為什么同樣都是辦演唱會,結果卻會如此大相徑庭呢?
首先,想要舉辦一場影響力大的演唱會,所需的前期投入巨大,而且想要效果顯著,還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計劃,而且回報周期較長,這對大部分資金鏈脆弱的酒企來說,這種代價是無法承受的,即便是咬牙頂住,如果營銷效果并不如預期明顯,酒企為此承受的打擊可能更大。
其次,酒企在前期準備及售賣門票的策略一定要清晰且完備,針對不同體量的企業,以及不同營銷目的的企業來說,絕不能自不量力,盲目跟風,一定要因地制宜,仔細分析企業的優劣勢之后,再對演唱會的前期營銷投入重點以及門票售賣策略進行規劃,如此才能獲得預期效果。
最后,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僅靠演唱會這一策略對酒企的意義并不大,對于酒企來說,他們的品牌優勢是靠長期穩定的積累,對此完全不必擔心,只不過遇到了周期性的高庫存積壓問題,于是通過這種模式來解決燃眉之急,但對于想要解決長期動銷難的問題,演唱會營銷模式可能并不合適。
總結一句話就是:辦演唱會雖好,但千萬不能盲目!(文章來源:酒經)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