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酒業市場正處在深刻調整之中。庫存積壓的困擾,渠道價格倒掛的現象,電商平臺亂價廝殺的情況接連不斷,消費處在回溫復蘇之中,消費信心亟待振奮,這些狀況使行業焦慮情緒蔓延。然而,在重重危機下,ESG這一“軟實力”,有可能成為酒企穿越當前周期的關鍵因素。
從環境的角度看,它能化解成本壓力,打造可持續競爭力。釀酒行業與生態資源環境密切相關,ESG驅動的綠色轉型正在推動這種共榮共生關系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部分企業通過循環水利用技術,每年節水可超百萬噸,這既有效節約利用了水資源,長遠來看也降低了企業用水成本。許多酒企也引入了光伏發電項目,降低的能源成本不可小覷。對于酒企,低碳生產方式有多方面價值。一是能降低長期能源與資源成本,在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波動大的市場環境下尤為重要;二是能規避環保政策風險,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提高,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符合環保要求的酒企可避免因違反政策而遭受處罰等風險;三是酒企可借“碳中和”標簽進軍高端市場,滿足高端消費群體對環保和高品質產品的需求。
在綠色包裝方面,ESG同樣是提升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的好方法。采用輕量化包裝、可回收設計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以“環保理念”吸引年輕消費者。比如“100 %可回收玻璃瓶”,在環保的同時展現企業社會責任感。頭部品牌也有無標簽光瓶酒的嘗試,既環保又兼顧性價比,為酒企在競爭中開辟新路徑。
社會責任看似很空泛,但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也因而對酒業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品牌,能夠更好地重建消費者信任,激 活消費信心。當前部分平臺假冒酒橫行,背后是信任危機。ESG支持企業構建全鏈路追溯體系。在技術賦能上,區塊鏈防偽、一瓶一碼,讓假貨無處遁形。在渠道重塑方面,通過數字化直控終端,可減少中間環節亂價行為,穩定市場價格體系。消費信心不足源于消費者對酒類產品價值的質疑。ESG倡導的“理性飲酒”和社區公益,可重塑品牌溫度。協會連續九年推廣“理性飲酒”公益活動,就是為了塑造行業良好形象,讓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感受到品牌對社會健康的關注,增強對品牌的信任。
可以說,ESG并非成本,而是投資未來的“門票”。從資本流動情況看,ESG評級獲高分的酒企得到更多外資增持。在國內,ESG基金規模不斷突破,酒企ESG表現直接關聯融資成本。酒企在行動上有短期、長期和危機應對的不同策略。短期可優先落地“降本增效型”ESG項目,如節能改造、防偽溯源等,快速緩解企業當前成本壓力等問題。長期要將ESG融入品牌戰略,講好“可持續發展故事”,讓消費者從品牌理念中感受到企業長期發展決心和對社會、環境的責任感。危機應對時,要借ESG構建差異化壁壘,避免卷入低價混戰。
行業處于波動時刻,往往是轉型Z佳窗口。ESG不是應付監管的“面子工程”,而是酒企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從短期逐利轉向長期主義的核心引擎。率先將ESG轉化為消費者信任、成本優勢和資本青睞的企業,必然會在寒冬后迎來新一輪春天。酒企應抓住機遇,積極擁抱ESG理念,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斷改進提升,從而在困境中破局,走向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在當前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環保等方面關注度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ESG為酒業提供了充滿希望的轉型之路,酒企應積極探索實踐,為自身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