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十二屆五糧液·明天雕塑獎入圍及獲獎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并于當晚舉行明天雕塑獎藝術演講秀暨頒獎典禮。受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委托,集團(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肖浩出席開幕式及頒獎典禮,并為年度大獎藝術家頒獎。
明天雕塑獎以去雕塑、泛材料、個人化、跨界別、高科技、再傳統的獨特視角,探討雕塑藝術發展的“明天”,呈現藝術作為創造性思維對社會意識的深度書寫,并關注和推介雕塑創作領域Z具原創力的作品與藝術家,已成為全國規模Z大、國內唯 一、Z具國際化視野與參與度的藝術類獎項。五糧液已持續6年作為明天雕塑獎獨 家冠名伙伴,推動、見證青年藝術家的創新與發展。本屆評選于2024年12月31日起面向全國及海外進行作品征集,共收到來自中國、韓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873件(組)有效報名作品,經過12位專家3輪評選,20位(組)藝術家脫穎而出,入圍終評。
在終評典禮上,入圍藝術家以藝術演講秀的方式,將創作的源起、思考、探索娓娓道來,關于藝術表達、生命思考、材料探索和前衛追求的理念令人動容。經過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教授,韓國ARKO美術館館長林瑾慧,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陳克教授等5位評委終評,艾格格憑借作品《用力過猛》《0001號工業磚》《自在方圓》榮獲年度大獎,錢寧越的《濕熱的異響》《流動的烹飪》《何處是家?》、申子葉的《本草物語》、柯佳敏的《境·城》榮獲年度獎,張增增和李小松共同創作的《羊磴小松的造夢空間》榮獲年度公共藝術獎。
本屆獎項入圍作品以材料重構時空,用凝固的形體重釋流動的哲思,表達了對人、物、環境之間關系的探討,對傳統與當下、本土與異域文化的思考,對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的理解,展現出開放包容、融合創新的精神內核。這與五糧液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價值主張不謀而合。
正如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雕塑學會、明天雕塑獎聯合創始人孫振華教授所言,五糧液與藝術創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從來源上看,五糧液精選五谷雜糧為原料,恰如藝術創作源于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提煉;從過程而言,二者皆歷經嚴苛的遴選標準與復雜的工序,體現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成果而論,藝術作品的震撼力與五糧液的醇厚芬芳,均達到了不可言喻的美學境界。這種從選材到呈現的全過程共鳴,彰顯了白酒釀造與藝術創造在追求極 致層面的統一性。
作為中國民族品牌典型代表,五糧液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傳承,積極推動酒文化與文學、藝術、美學等跨界聯合,促進多元文化的共生共鑒。未來,公司將繼續攜手明天雕塑獎等文化IP,以匠心為媒,厚植“和美”底蘊,創新白酒美學表達,推動文化的多樣性在交流互鑒中和美共生、共融。(五糧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