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6年,貴州茅臺于11月1日再次提價,當日下午,瀘州老窖也被爆出通知,將對旗下60版特曲進行提價。
茅臺作為行業標桿,尤其是在高端酒領域,茅臺酒的價格不僅是“天花板”,更是“指南針”。茅臺漲價也成為財經圈和白酒圈討論的熱門話題,那么在此次茅臺提價的背后,中國白酒行業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前次提價茅臺年均增收百億級
進入21世紀,貴州茅臺曾對核心產品飛天9次提價,出廠價年復合漲幅7.93%,此番是第十次。
2013到2016年這段時間內,飛天茅臺酒都沒有提價,這幾年屬于貴州茅臺的平穩期。據定期財報數據顯示,貴州茅臺2013年全年營業總收入為309.22億元,該公司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2016年的388.62億元,并未突破400億元大關。
直到2017年,這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在大的宏觀經濟不太景氣的背景下,茅臺酒銷量卻高達3.02萬噸,同比增長31.8%。盡管如此,飛天茅臺依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當年度貴州茅臺股價沖破700元大關,總市值達到8000億元之巨。在經營業績層面,貴州茅臺營業收入一舉沖高至582.1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49.81%;凈利潤為270.79億元,同比增長61.97%。
正是在此情況下,貴州茅臺宣布,2018年1月對飛天茅臺酒價格進行調整,平均上調幅度約為18%左右。其中,53度500毫升的飛天茅臺酒單瓶零售指導價由1299元/瓶上調到1499元/瓶,出廠價由819元/瓶調整到969元/瓶。
此次提價之后,1499甚至成了大眾消費者口中的“平價”飛天茅臺酒代稱,但飛天茅臺卻很難再平價買到手。相應的是,貴州茅臺經營業績呈現出等比例的量級增長,2018年~2022年期間,該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幾乎都是以百億元的水平實現增長,從854.3億元增至1241億元,凈利潤從378.3億元到653.75億元,接近于翻倍。
從前一次提價的經濟發展環境分析。2018年,中國改革進入第四十年,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實體經濟獲得著力發展,茅臺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更好的發展時期。
具體到白酒行業發展看,2017年,中國白酒制造業產量、收入、利潤總額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彼時,貴州茅臺也坦言,雖然中高端白酒產品價量齊升,中低檔白酒產銷穩增,但白酒行業供大于求、產大于銷的根本狀況沒有改變,大勢依然嚴峻,走向更趨復雜。長遠看,貴州茅臺認為,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上升期,行業回暖趨勢更加明朗,生產集中度更加提升,提價增利趨勢更加明顯,品牌營銷更加風行,酒企業探索新零售更加快速。
從過往數年歷史來看,貴州茅臺是預測準了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也享受到了這塊大蛋糕。
中國白酒市場正加速洗牌
如今,貴州茅臺時隔近6年再次提價,這背后自然面臨著新的行業發展境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427.5萬千升,同比增長0.8%。其中,全國釀酒行業規上企業1756家,虧損企業356家,企業虧損面為20.3%;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509.0億元,同比增長9.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91.5億元,同比增長27.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45.4億元,同比下降7.8%。
進一步細分來看,2022年,全國白酒規上企業963家,產量671.2萬千升,同比下降5.6%(近十年新低);完成銷售收入6626.5億元,增長9.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01.7億元,增長29.4%;規上企業中虧損企業169家,企業虧損面為17.6%,累計虧損額18.8億元,同比下降15.7%。值得注意的是,規上企業數量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1593家銳減到2022年的963家,6年時間,有近4成的白酒企業被市場邊緣化或者淘汰。
2023年初,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就曾公開表示,三年疫情加速了白酒市場洗牌,結構調整明顯,流通環節庫存壓力持續提升。受經濟下行影響,高端白酒的銷售呈現了一定壓力,市場負面情緒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波動。
宋書玉強調,不可忽視白酒產業在長周期中積累的諸多問題也隨著經濟大環境影響而逐漸顯現,長期積累的外部和內部矛盾已經突破臨界點,雖然產業經濟指標仍保持增長,但正面臨著從宏觀政策到消費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疊加沖擊。
從地方經濟看,大部分白酒產區經濟單一性強,財政稅收壓力大,為了快速恢復經濟、增加收入,政府助推產能提升在所難免。
宋書玉認為,在產能方面,要切記不能只做加法。盤活存量產能,提升優質產能,淘汰低效產能,成為白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2023年年初,白酒消費水平反彈上揚的態勢明顯,后期是否具備持續消費動力值得期待,也值得深思。
消化庫存是酒商首要任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白酒產量為209.7萬千升,同比減少14.8%。“商務、團購、宴席”三架馬車并未能齊頭并進,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已成事實,中國酒業協會《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中提出,2023年,消化庫存是中國酒商的首要任務,未來“機遇與壓力并存、樂觀與焦慮并存”。
通過2023年上半年上市酒企的表現可以看出,白酒上市企業增長速度減緩,行業調整期的確正在到來。中國酒業協會《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白酒產業已經由增量發展時代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產能過剩和銷售渠道的問題導致了庫存壓力和價格倒掛等痛點。
今年以來,宋書玉曾多次表示,中國酒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產業調整階段,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和消費結構均面臨變革與調整。
受經濟環境和消費氛圍的影響,白酒消費出現了結構性分化。其中,高端品牌的銷量和增速相對較低,部分一二線白酒價格下降甚至出現倒掛現象。與此同時,300元以下的中低價位段的產品市場表現較好,頭部企業開始下沉產品市場,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與之類似,貴州茅臺在2022年年報中指出,從行業發展方面,正面臨著“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費升級期”三期疊加的行業發展新形勢,市場消費需求將會更加向優勢產區、頭部企業和優 秀品牌集中、傾斜,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從供給端看,處于新格局形成期,原產地、主產區、基地產區將進一步優化白酒產業布局,加速名企名酒、中小酒企格局調整。
今年10月中旬,宋書玉在第十九屆中國酒博會上表示,白酒品類全 面增長的黃金時代或許已經不能復制,酒業向優質產區,優質品牌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曾從欽指出,當前中國白酒行業競爭格局正在加快重塑,呈現三個“前所未有”。即白酒行業“三個優勢集中”的力度前所未有、內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前所未有、白酒行業競爭格局的顯著變化前所未有。
白酒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近日,A股20余家白酒企業已陸續披露2023年三季報,總體來看,各大知名酒企經營業績均保持著穩健增長,但也有皇臺酒業、老白干酒、酒鬼酒、順鑫農業等6家酒企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
其中,巖石股份、伊力特、古井貢酒凈利潤增幅靠前,同比增長分別為153.63%、63.88%和45.37%;五糧液、貴州茅臺、迎駕貢酒、山西汾酒、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9家企業凈利潤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幅。
從三季報數據看,茅、五、瀘、洋、汾等頭部白酒公司業績延續高速增長的態勢,西北幾家酒企金徽酒、伊力特、天佑德酒今年前三季也整體表現不錯,水井坊也在二季度之后重新找回了增長節奏。
有白酒分析人士稱,中秋、國慶市場動銷平穩,高端及地產酒仍然占優。從場景上看,宴席市場仍然表現穩健,商務場景亦有恢復,江蘇、安徽等地市場表現仍然較強。從價格帶上看,高端價格帶仍然穩健,100~300元左右價格帶受宴席帶動增長明顯,次高端價格帶相對偏弱。
招商證券研報分析,從價格帶來看,高端白酒穩健增長凸顯韌性,茅臺業績穩如泰山,五糧液環比改善超出預期,老窖逆勢保持高增。次高端中汾酒保持高質量發展,水井坊上半年去庫存后新財年開門紅順利。區域名酒整體延續高增,板塊收入和利潤端增速領 先。
以水井坊為例,通過今年一季度主動降庫存,水井坊在第二季度重回增長,三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今年1-9月,水井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5.88億元和10.22億元。其中,水井坊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62億元,同比增長21.48%,凈利潤8.2億元,同比增長19.61%。
白酒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強者恒強,加速向“品牌+品質”的競爭本質回歸。通過深耕市場渠道、堅定老酒戰略,舍得酒業在今年前三季度也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1-9月,舍得酒業實現營業收入52.45億元,同比增長13.62%;實現凈利潤12.95億元,同比增長7.93%。
此次茅臺提價,知趣咨詢總經理、酒類分析師蔡學飛對記者表示,這有利于提振目前低迷的行業信心,合理的漲價預期也會刺激和拉動相關消費增長。詩婢家酒業研究院張皓然則認為,茅臺提價,讓其他酒企可以進一步打開空間,為漲價提供樣板;但同時,也不希望差距會越拉越大,現在,也只有茅臺才能真正提得起價。(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