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白酒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的提升,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釀酒工業的發展,白酒品類差異化創新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命題,作為白酒品類核心劃分通識的香型也將走向多元、走向融合。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認為,中國白酒以香型劃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個性化的產區表達、酒莊表達、風味表達、文化表達時代正在到來。
由此可見,未來,“多香融合,特色風味”的多元化將是中國白酒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也將是中國白酒未來的競爭要素之一。
去香型化,時代使然
香型劃分不是中國白酒與生俱來的,它源自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主要是為了不同類別的白酒橫向對比,同時也是為了評選的科學性可對比性。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劃分并不是消費者視角的香型分化,而是專家視角、技術視角的香型分化。
不過隨著社會進步與消費多元化加劇,一味過分地強調香型,只會束縛白酒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白酒唯香型劃分類別的做法顯然難以滿足消費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唯香型劃分的時代局限性就體現了出來,以香型等企業、產業角度審視白酒、表達白酒的方式與市場中消費者的訴求之間的矛盾已經尖銳起來了。
而要彌合供需之間多樣化的矛盾,“去香型”是必由之路。中國酒業協會在《中國白酒消費趨勢報告》中指出,除了香型是消費者首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外,風味、健康、文化、體驗等等都是消費者考慮的重要因素,消費需求在市場這一基礎要素中已經發生改變,這促使“上層建筑”必須也能提供多樣化的商品。
香型忽視,或將開啟新一輪的多元化浪潮
宋書玉理事長曾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消費者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儼然成為酒業市場上的一股消費新趨勢。與此同時,技術的進步賦予了追求個性化在白酒消費市場的可能性,香型融合擁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和土壤。
所謂香型融合,即在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和米香型等四大基本香型基礎之上,將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基本香型的制曲、釀酒工藝加以融合,形成獨特釀造工藝,并結合當地地域、環境、氣候等衍生出的復合香型白酒。
香型融合之所以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具體來看,主要得益于釀酒技術轉型升級的助推,區域酒企自身差異化競爭的促進,以及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提升。
首先,香型融合是釀酒技術升級、創新的產物。白酒中不足2%的風味物質決定了白酒味道以及香型品類。當前,隨著行業對白酒風味物質量比關系研究的持續深入,以及越多越多酒企將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運用到白酒釀造的全過程,并創新釀造工藝,香型融合也就此應運而生。
其次,香型融合是區域酒企實現自身差異化競爭,破局市場的有力“武器”。在當前白酒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區域酒企為了保持穩定發展空間,創新香型品類成為重要突破口,以期復制名酒成為模式。
此外,當前白酒消費人群正在迭代,80后、90后甚至00后正在成為白酒消費中堅力量,他們的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同時消費場景也更加細分,這也為香型融合提供了消費的新土壤。
因此,酒企在香型融合創新上,更應該根據新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基于他們對白酒香氣、口感、味道等復雜度的追求,打造具有新內容、新口感、新消費場景的香型產品,如此方有可能助力企業維持向上發展通道。
香型融合,帶來白酒消費新選擇
白酒行業香型融合的高潮,給香型融合帶來了廣闊的商機。
香型融合的本質是酒體風格創新和品質升級,是在“色·香·味·格”綜合體系下的“香味平衡”的藝術:讓酒的香氣更充分,讓風味更均衡。香型融合真實有效的解決了白酒產業品質升級的戰略難題。
此外,中國白酒未來在品類、品牌和產品創新上的重要方向就是健康化和風味化,需要白酒行業的領軍企業都致力于提高健康化和風味化。這也是二三線品牌的創新之道,通過品類創新去構建品牌價值。未來白酒最重要的是風味表達,千廠千味、千品千格,產品有風格更重要。
顯然,香型的融合創新,已經是未來白酒產品發展的一條新路徑,去香型化能否在未來占據市場的主導位置?我們拭目以待。(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