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高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澳大利亞葡萄酒巨頭正在探索一些替代方案來“繞開”關稅,包括啟動分裝計劃,從智利運送葡萄酒,近期又有傳聞稱將目光投向了西北部的葡萄酒產區。
為了解決高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澳大利亞葡萄酒巨頭正在探索一些替代方案來“繞開”關稅,包括啟動分裝計劃,從智利運送葡萄酒,近期又有傳聞稱將目光投向了西北部的葡萄酒產區。
商務考察還是戰略投資?
近日,有消息稱,澳大利亞葡萄酒巨頭譽加葡萄酒集團(Accolade Wines)正在西北地區尋找葡萄園,以規避我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的高達218%的懲罰性關稅。
記者在青海省商務廳的官網上看到一則消息稱,5月20日下午,青海省商務廳朱龍翔廳長在青海賓館會見澳大利亞譽嘉葡萄酒集團亞洲區董事狄勝一行。該報道稱,“譽加葡萄酒集團此次來青考察青海寶伽瓏酒莊有限公司的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情況,旨在對青海寶伽瓏酒莊有限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共同推進品牌推廣和擴大生產規模。”
然而,據行業媒體Vino Joy News 6月14日報道,其就此事聯系譽加時,該集團對這則消息予以否認。
“這只是一次純粹的商務旅行,目的是更好地了解當地的釀酒廠。我們并沒有與生產商合作投資以推廣雙方品牌并擴大葡萄酒產量的計劃。”該公司亞洲公關經理 Adrian Liu在電子郵件中回復道。
Vino Joy News在報道中還稱,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青海省政府與譽加團隊未達成一致。
不過,譽加也承認,集團正在探索在境內的其他合作機會。“我們對與當地合作伙伴以各種形式開展合作的任何潛在機會持開放態度,但我不能同意該報道對我們意圖的這一解釋。”Liu補充說。
無偶。記者獲悉,擁有奔富等知名品牌的澳大利亞大葡萄酒巨頭富邑葡萄酒集團(Treasury Wine Estates)高層人士也于5月19~20日對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進行了類似的考察訪問,并且此前曾表示正在考慮在中 國境內建立生產基地。兩家大的澳洲葡萄酒巨頭同期考察寧夏和青海產區,是偶然還是不約而同?這背后釋放了什么信號?
關稅重壓下,本土收購或成“救市稻草”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宣布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高達212%的反傾銷關稅以來,從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間,澳大利亞對我國的葡萄酒出口額僅為1200萬澳元,同比此前的3.25億澳元暴跌95%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大澳洲葡萄酒巨頭同期分別考察寧夏和青海的葡萄酒產區,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
在高額關稅的重壓下,譽加、富邑等澳洲葡萄酒巨頭在積極開辟新戰場的同時,也紛紛尋求快速補救措施,以緩沖這一打擊。
富邑每年約向中 國出售價值5億澳元的葡萄酒。該公司表示,要想在對于韓國、泰國和日本等其他市場發起的“多元化計劃”中取得顯著成效,將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富邑在將重心轉向其他市場的同時,對我國市場依然抱有希望。其旗艦品牌奔富推出了“加州系列”,并高調在我國市場舉辦發布會。富邑首席執行官TimFord還曾公開聲稱,公司會以我國的葡萄為原料,推出中 國版奔富系列。
另有消息來源稱,富邑已經啟動在我國進行分裝的計劃,可能包括寇蘭山、洛神山莊等主要品牌。
譽加是僅次于富邑的澳大利亞第二大葡萄酒公司,為美國私募巨頭凱雷資本集團(The Carlyle Group)所有。與富邑相比,譽加旗下的酒莊分布更為廣泛,除了澳洲本土品牌以外,還有來自非洲、美國加州、新西蘭等地區的品牌。
譽加年銷售額為12億澳元,在截至2020年6月的一年中損失了約1,160萬澳元。盡管我國已對澳大利亞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但Foye預測,該公司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中,收益仍將增長25%。
Foye在今年4月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將把葡萄酒從享有零關稅的智利以及其他地區運往我國,以規避對該公司征收的167.1%的關稅。此外,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在澳大利亞或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還將尋求其他國家進行收購產業來規避我國的高額關稅。Foye還暗示其正處于潛在的收購過程中,主要感興趣的地區包括智利、美國和南非,未來計劃增加更多適合國人口味的優質葡萄酒,比如果香更豐富和口感偏甜的紅葡萄酒。(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李劍 記者 徐菲遠 )